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再論骨頭、肌肉與筋膜系統之Internal Work練習

 最近暑期開始又帶著學員們複習骨頭系統的練習,開始更深入的了解這些練習的道理所在。先稍微說明我們在練習前是如何慢慢地進到覺知打開的狀態。首先我們先閉眼走路,學習感知自己身上的Tension(緊張),試著將它慢慢地放掉,有意識的覺知自己在碰到牆壁時,身體的變化,可能會開始有些緊張,臉部與肩膀的肌肉可能感受到不太一樣,去放鬆這些部位。還記得以前閉眼走路時,通常如果感受到牆壁,就會直接轉身,避過牆壁,而我希望學員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去真的碰觸到牆壁後身體沿著牆壁移到其他方向。原因是,試著這身體得到最大的放鬆,最柔軟的狀態,而不是感受到有牆壁就應該避開,身體在最舒服的狀態,應該不會害怕任何的接觸。就算與牆壁碰撞都要能感受到是舒服的,這才真正地把覺知打開。當然過程中也不能忘記呼吸,持續的在呼吸中慢慢地移動自己,確保你的全身都有呼吸的保護或著說是彈性,像是氣球一樣。


這是一個把身體和心靜下來的練習,沒有恐懼,只有每一個當下,去感受每一個當下的呼吸與身體的應對,到底有沒有緊張,感受到就去放鬆,用呼吸去放掉那個緊張。

覺得差不多打開覺知後,可以拿著一根棍子,去感受到棍子的堅硬與重量,讓棍子跟你一起走路。為什麼要用棍子,因為棍子給我們的感覺很接近骨頭系統,當我手上拿著一根棍子時,我清楚的感受到這堅硬而又有重量的回饋,這種很純粹的感知,就是我們要感應到自身身上的骨頭系統,當熟悉到這種感覺後,把這種感覺往自己上探索,在站姿的時候感受從腳底開始的骨頭,成接著小腿、大腿到骨盆到脊椎到肩胛到頸椎到頭的重量感與堅硬的感覺。就像感受棍子一樣。

接著我會感覺到一個整體骨架(頭)系統,當我微微地抬起頭,我會感受到我整個骨架系統向後傾斜。這個練習重點在於感知,把感知張作是一面湖水,在湖水輕輕的投入一顆石頭,整個湖面感會有漣漪的擴散,你覺知感受到整體的變化,因此可以確認骨架系統的存在。覺知是讓你知道身體裡面發生甚麼事情,而且是整體去感受。同時也很純粹的感知我們想感知的身體部位。



之前對於骨架系統的練習,都會著重在骨架,但是這次的練習才發現錯了,是著重在感知。感知的層次,如果當我把感知放在骨架系統,不管我對自己或對人,都是一樣的,這才讓我回到到小柴老師說的,先感知自己的骨架系統,再感覺對方的骨架系統。他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重點在感知,還記得小柴老師說,我們所看到和觀察到的都PERCETION。其實沒有一個客觀的外在環境,我們都是用自己的感知在生活,而且我永遠不知道,我腦中的紅色,跟別人腦中的紅色是不是一樣。這就好比有時候,明明是一張人像右轉的舞者,但偏偏有人說像左轉。因此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感知的方式,就是改變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因此當我把自己的感知頻率調整成感知骨頭系統,對方也會變成是骨頭系統。不用管他外在看起來是一個多壯的人,有多少肌肉,當只很純粹(Pure)感知骨頭,他就是骨頭了,因此在這樣的感知下,你所有的動作,都是針對這個系統作工,因此在此同時,對方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去抗力。或是你覺得更好去移動到他,因為在這樣的Level下,感知所帶來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是相當高的。



因此可以開始練習用骨頭系統去移動對方的對練,一方可以是拿著棍子的,另一方從推動棍子到去感受為推動骨架系統。熟悉後,可以把棍子放掉,兩人雙手成掌,一人去推動另一人。過程中,被推的一人,只需自然保持一個狀態,被推時,也不用刻意收力不讓推。在這樣的氛圍下,才能練出我們真正想要做出的感受與效果。

接著就可以試著躺著去感受骨頭系統,身體躺在地板,先單手微微的往胸前舉起,會感受到整個骨架落於地面的重量或著與地面的壓力,開始變重,這時候,代表你也進到感知骨架系統的狀態,維持這種感知不變,可以用手掌,把對練坐在身邊的對手,很輕鬆地推到地板上。甚至請他抓住你的腳,只要維持這種感知的方式不變,一樣可以把對手的身體帶到地板上。



依照以上類似的方法,可以坐著、趴著甚至是側躺,代表你已經足夠放鬆到可以只感知骨骼系統。這已經算跨出了很難的第一步。接著要進到第二個階段的練習。

這個練習更接近武術或實戰的練習,就是剛剛都是很放鬆的姿勢,那如果是一個需要用力的姿勢呢?我們是否還是找的到這種感知。例如用拳頭做俯臥撐,練習的目的是當你的肌肉或身心開始受到影響時,你感知是不是會跑掉,這個很關鍵。因為我前幾天去爬山的時候,也是用感知骨頭系統的方式在爬,但在這種動態的狀態,維持那樣的感知,本來就不容易,特別上山的路不平,很容易就跑出那個狀態,隨著跑出的次數變多,會發現自己的肌肉開始痠痛,開始有些僵硬,這時候還要回到那個只感知骨頭系統的狀態更加不容易。因此中間過程,我會停下來休息一下,在那個當下重整自己,用呼吸去拿掉多餘的緊繃感,同時提醒自己要一直維持感知到整體的感覺,然後繼續向上走,整體爬完後,我覺得這樣爬山的方式,爬完後,身體其實比較不緊繃,也不會喘,甚至是鐵腿。因此我在當下想到進一步的練習,從四大運動的俯臥撐,當我們進行俯臥撐時,如果掌握前一個階段的練習,一開始感受到骨架系統,應該是不難,接著就要訓練自己三分鐘不跑掉對骨骼系統的感受,因為練習的過程中會慢慢開始變有些痠痛,就像我爬山時,那個感知的狀態跑掉,因此如何透過呼吸和感知來重整自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這就像真實的格鬥,甚至是體育競賽,難免都會出狀況或開小差,訓練如何快速的重整自己,才是最最重要的。

講到這裡,應該可以看到,在Systema練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呼吸和感知,有些人在練習骨頭系統的時候,會錯放重點在於只用骨頭系統去作工,不是不對,只是我覺得可以層次往上升,看到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練習感知,當你的感知能夠任意去切換你想感知的層級時,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只是一直去學著用不同的系統去作工,這樣就有點可惜了。但除了有感知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能從混亂中再次回到感知的能力,這才是訓練的重點。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2025東京研習會心得

 去年再次遇見Kwan之後,其實就有小小心願,想要有機會來上Kwan的課,只是礙於時間上的安排,也無法去年再參加Kwan的課程,在去年底,Kwan那裏宣布了在今年年初會去日本開研習會,而且這次是和Adam一起教學,自己也查看了一下行事曆,正好在社大開學前的一段空窗期,剛好都不需要請假就可以去上課,於是安排這個研習會的課程。

一到研習會的現場,一股熟悉的穿幫場景來了,這次在橫濱舉辦,地點還是唐人街裡的學校,一進去看到禮義廉恥四個大字,太熟悉了,我們國小國中都是這樣的學校布置,原來會場是一個台灣華僑學校,在日本的場地但是是放自己國家的國父遺像和國旗,感覺很特別,有種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錯覺。

回到這次的主題為力量與精準,在Adam的部分,我得到重點有以下:

呼吸與放鬆:雖然看似我們常常再三強調的重點,但是如何呼吸到正確的位置,放鬆也到正確的位置,才實屬困難,靜下心來的察覺真的不容易,尤其我們大多數在執行的是頭腦的放鬆,而不是感受的放鬆,大部分的狀況是你以為你很鬆,但是事實上卻沒有,我們應該是放鬆ING,是一直維持在放鬆的狀態,而如此在能察覺到自身的問題。

輕柔/輕靈與一體性的動作:進而去修正,輕柔的做出動作,輕柔地去回應對方的攻擊或動作。在一體性中的輕柔動作,避免把自己的動作分開,保持一體性,進而才能得到最大而有效的力量。當你的呼吸越能貫徹在你的動作之上,你自然會得到更有力量的打擊。

如獵人小心的出擊:把對方當成你的獵物,小心翼翼地去等待獵物,這食物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去動作。現場也示範了如何小心翼翼狀態,不要讓嬰兒受到驚嚇,他說他孩子在小的時候,他曾經也抱著嬰兒上課,示範Strike,這些動作不能讓小嬰兒覺得恐懼,也意味著你的所有的行動是充滿愛,不能帶著殺氣或殺戮的想法去動作。



而在Kwan 的指導我覺得有以幾點

客製化的動作(攻擊):他希望我們對所有的的動作都是客製化的,就像送禮物給別人一樣的貼心,你不能只是在頭腦中想著我應該怎麼去攻擊,而是你得出拳,對對方來說,都是沒有緊張感,沒有緊張感意味著你沒有任何的恐懼與害怕,放掉自己那些很可怕的念頭,專注在當下。

全身通透的呼吸:Kwan的拳頭看起來很有力量也很重,但他要教導我們的仍然是呼吸,全身性的呼吸。有一幕看見Kwan示範怎麼用呼吸的方式累積能量,讓我覺得有些震驚,他的確是呼吸到手上,而且手上是放鬆的狀態,類似像較慢的急促呼吸法,甚至我認為跟我認知的火呼吸很像,像是用呼吸把手上的能量燒起來,整個手掌的的顏色都會有所不同,甚至要能感受到手上血管血液的流動,包和手上的溫度也會提升一些。

對練的雙方都要放掉恐懼與緊張:另外一個重點則是對練的心態,我們在接受拳頭的時候,也要清楚地拿掉那些緊張感,當拿掉緊張感後去接受拳頭,身體感受完全不同,當場聽到被打擊的聲音,感覺力量被擴散出去了,沒有留在身體裡面。

手臂的自然動作:手上的動作都是隨著對方給你的東西,自然的擺盪起來進而繼續動作,而非刻意地想做甚麼動作,手也不要輕易的放下來(無目的),損失了動作的可能性。

這次在跟Adam的互動中,我清楚感受到平靜給予的強大力量,當他覺知力打開時,他包圍的是整個場域,其中和他對練的我,完全沒有任何想攻擊的念頭,我覺得Adam可以說是療癒型的指導員一點都不為過,在網路上看著他指導著他的弟弟復健的畫面,可以感受到強大的對家人的愛支持他一切的行動。

而在Kwan身上看到的是自信與能量,他展現出給我們一種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自信,而且我發現Kwan還蠻喜歡講課的,因為第一天的課程,他竟然源源不絕的靈感,講到超過時間。

這次的研習會我覺得同時接觸到兩個完全不一樣個性的指導員在展現相同Systema的內涵,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收穫,這些珍貴的經驗,希望也能在我身上滋養我繼續往前行。

最後感謝主辦方Yoshiki辛苦的籌辦研習會,感謝Adam和Kwan貼心的指導我,甚至送了我串珠和平安作為禮物,看到兩位大師覺得自己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感謝台北道場的江老師把Systema傳受給我們,感謝Vladimir教出那麼好的學生,感謝Mikhail傳授這門好的知識,我期待下次再次和他們相遇。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2024 Daniil研習會 (力量、放鬆與內在)研習心得

 首先很感謝江老師與CEO今年度可以幫我們再度邀請到Daniil來台灣教導Systema。距離上次見到Daniil已經過了六年之久,但是這次和他試手的感覺卻已經感覺完全在不同檔次了。其實這次教學的內容大部分是和以前練習的內容相似,只是Daniil展現給我們的身手品質完全不同。


這次的研習會主題是力量、放鬆與內在,他展現出來的內容和我們這些年所學到的東西是一致的,甚至感覺的到他的渾然天成。相較於我們這些年開始展開去研究Mikhail在最後幾年所強調的Level3的內容,我們用較為有為的方式,亦或說是有些理路(理解的道路)的方式去練出來這些品質,例如小柴老師讓我們從無力之力、從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等去理解Level3的東西,他的東西更為直接,更是以心印心的方式讓你直接領受,自然而然可以從中領會這些奧妙。但說實在的,如果沒有小柴老師的理路搭建,這些鷹架,事實上,我覺得我可以做得出來,但是我還真的講不出來怎麼做的,只能一直做給你看讓你了解。

還記得在2018年的時候參加了Mikhail和Danill的研習會,第二天也是被Daniil叫出去示範,亂飛一通的,下來立刻該做的東西都會了,當場覺得莫名其妙。但是這個就是和他試手的好處,藉由跟他的互動去吸收他所要強調的內容。

回頭再看 第一幕 我竟然做出了空中旋風腿(😂😂)

經過了2018年和Daniil試手的經驗後,當今年再度被Daniil叫去示範時,都有累到爆的準備。但是心裡還是有比較天真一些,我總想著還可以跟Daniil互動一些內容,可以做點攻擊看看,沒想到這個想法實在是相當危險,根本不可能,跟他對練的時候,要盡量避乾淨他給的東西,不然真的很危險。然而我覺得老天爺對我也是很好啦,這次和Daniil練習時,雖然有受傷但問題都不大,有一次動作被處理完後,我摔倒在地上感覺頭敲到地板,回頭一看,竟然是某人的腳接住了我的頭,讓我沒有直接敲到,真的是福大命大。然而Daniil的控制力也相當好,點到為止,反倒是我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和體力。很多時候,不是我不想逃開,是真他媽的很累,躺到地下我就不想動了!(哈哈哈)

但是一樣的是,跟他練習過後,他示範給我的東西,當場像是被加持一樣,我都能做到,只是好在我之前學過的那些東西,更能讓我詮釋給其他同好們聽,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但這始終還是一種詮釋,而且是我的詮釋,每個人只要能做到,甚麼樣的詮釋都可以。事實上,若能更深刻的覺察到自己,還有把自己逼到絕境,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出來了。從Daniil的教學裡面,我對他教學印象深刻的是,他會用一些較為挑戰的方式,讓學員們去挑戰,直到他放棄了原本處理的方式(不管是任何沒放鬆的地方或是想用力),就可以有新的腦迴路用放鬆的方式去處理這些挑戰的困難,這種渾然天成的方式,我想這就是他學習Systema獨特的方法吧,很直接,很有挑戰性。

Daniil的身手給我的感覺真的是越來越輕柔,越來越看不到他在處理甚麼,而是他跟你一起在做一些事情,沒有對立,只有一體,特別是我的進攻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回應,下一秒他已經不見,再下一秒,就是在地上了。

衷心的感謝這次Daniil示範給我的東西,以前總覺得研習會的主題練什麼就是什麼,例如這次講力量、放鬆和內在就是練這些東西,殊不知這些命題的背後,其實都是過去的累積,我從中學到的是,Daniil做出了很多有品質的動作,然而這些動作不僅僅是研習會上的練習成果,而是我們要讓之前的練習的內容都能夠放在自己身上,以這些為起點繼續練習。例如說,Daniil示範了一個Sit Up(仰臥起坐)的動作,不能用到身上的多餘的緊繃肌肉來做,但當場看他在做的時候,我就看到之前小柴老師所提到的骨骼系統教學內容等所做出來的品質,全身都是輕鬆的,協調的,這對於我來說,更能確認我們在練習這些內容,並非跟武術無關,而是這些是一切動作品質的基礎,只是我們練習時,看起來不太像武術,但是如果真正領會,會發現這些小柴老師講過的東西,都是武術動作上應該要有的品質。而在Daniil身上,我看到了這些品質,才能夠更效的處理遇到的危險與狀況。

也因為如此,這次的研習會也讓我看到Systema的放鬆是沒有止境的,唯有不斷的挑戰自己,才能讓自己進步和有所提升。然而這次的研習會,多少還是讓我有發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像是對Ground Work(地戰)仍有些害怕的狀態,需要更多加練習,來讓自己在地戰中游刃有餘。

最後,覺得這次最特別的是,Daniil在開始研習會就說明,Systema是一門學習愛的武術,當現場聽了很感動,也很認同,當你學會愛的時候,你懂得同理,懂得愛自己,愛你周遭的人,因為我們本來就沒有內外,大家都是一體的,唯有理解到這個程度,你才能在生活中成為更好的人。

這次也買了一件Mikhail說的話的衣服,Conquer yourself, you will conquer All.

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戰勝你自己,你將戰勝一切。因為一切的問題,始終來自於你自己。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沒有問題,不是嗎?有問題的是,我們看事情的眼光。再次遇見Daniil ,他的身手還是讓我感覺不可思議。也藉著他的到來,讓我們感覺可以更親近Mikhail 他的父親,我相信我們學習的路上,Mikhail一路與我們同在和我們成長。我始終相信Mikhail只是化作另一種形式,陪伴著我們成長。

與Daniil開心的合照 (我覺得我跟他很有緣 握手時就能感受到他對我的關愛)


附上六年前和Mikhail最後一次的見面和合照 (緬懷大師)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2024Vladimir東京研習會心得

今年Vladimir在日本東京的研習會正好辦在我比較熟悉的區域,相較於過去參加研習會要坐半個小時以上的車程,才能到達,這次的研習會走路10鐘內可以到,真的是太幸福了。也因為這個原因,我決定想去參加這次的研習會,有機會再和大師繼續學習。

這次研習會主題是非破壞武術,從身體與精神的放鬆下,去講述Systema練習的重點與要求。課堂幾乎都是過去學習裡強調的重點,也都是我在這裡寫過的文章重點。以下稍微做一些重點整理:
(1)身體的整合與力量的流動:當身體越能夠整體性的做移動,力量也能越有效的傳達出去。
可以用四大運動做為檢驗,去看看自己身體裡面是否有多餘的Tension。
這邊可以稍微再說明一下,過去在進行四大運動的時候,很多時候變成是肌肉運動,只是為了練出可以做動作的肌肉。但這一次研習會說展示的四大運動,是放鬆的去做出動作。感覺能量是通透出去到身體各個末端。這樣才是有品質有覺察的運動。

(2)承上一點,在push up時,不應該讓Tension來準備好你的動作,動作不應該準備,準備代表會有Tension:當頭腦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身體會有所準備,這樣的狀態底下,容易被察覺到身上的Tension。Systema 的動作應該是輕鬆而自由的。再這樣的動作下才能夠出其不意的攻擊。最重要是敵我之間的狀態平衡,不要超出這個平衡,覺察自身,把多餘的Tension放掉。

(3)接受拳頭時,應該要調整自身的狀態,不要收到對方的影響。就像是一位戰士一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一樣的態度進行面對。

(4)先有放鬆才能夠去使用招式,所有動作皆是在放鬆地下完成的。刻意做技巧的動作,反而讓你失去自由。
(5)Crowded Work 無我與覺察:這次有進行多人的推擠衝突練習,不過在參加演習會的前一天已經體驗到,我在日本上班時間去搭電車,發現這個電車真的是很好的練習場域,過程當中其實我有被挑起情緒,因為被莫名的架拐子,而覺得不爽,覺得又不是我擠你的,幹嘛對著我做,當常發現自己情緒已經出來了,也只能覺察這個情緒,不要讓情緒影響到後續的動作,後來仔細回想,這是”我”在作怪,當我有一個角色在團體裡面時,必然會有一個相對應的態度,而導致被這個態度說綁架,無法自在應對。

回到練習的過程當中,我發覺自己在這個群眾混亂中比較自在,因為我沒有什麼期待,也沒有什麼害怕,反而更多的覺察和體驗在其中,看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時候反而更能夠在多人練習裡自處。當有覺察的時候一個小小的Tension,他無法累積也無法擴散,一旦出現就拿掉。

另外自己在這次研習會當中也有體認到自己一直以來尚未克服的功課,就是夥伴的挑戰。夥伴的挑戰是一個深淵,當你越想克服這個挑戰的時候,反而是Tension,因為心中有個挑戰者,你的克服這個挑戰者,然而這是一個假議題。我認為練習俄羅斯武術是讓你看不到挑戰者,當我們升起判斷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整體了。唯有愛的感覺可以讓你再回到成為一位真正戰士的狀態,所謂的破壞是不讓對方擁有支撐,而不是去用力氣把支撐打掉。因此最好破壞支撐的方式是去愛你的對手,體貼與溫柔才能擁有最大的力量。身手可以騙人,但心騙不了人,真正能控制到的是消除自己的對立心,而不是他的力量。這也是我未來要多體會的重點練習方向。


很幸運的在研習會第一天看到Kwan Lee ,他一直也是我很欣賞的指導員。記得在多倫多和他對練一次,那種感覺真的很真實,是真誠的對練,身手也將相當的有份量,讓我記得這種感覺到現在,最讓我意外的是,他仍然記得我跟他有一面之緣。


Kwan 的身手真的很棒

另外還遇見了多倫多的老朋友,Hoy Chen ,雖然他不會講中文,但在多倫多那段期間,因為他也是華人的關係,本身也學過傳統武術,他卻讓我感覺無比的親近,這次他也給我很多的指導與建議,真的非常感激他,能看到他真的很棒!
遇見老朋友Hoy Chen


在研習的最後,免不了的還是給Vladimir 打了三個拳頭,大概有好幾年沒有被他這樣打了,原以為自己已經夠放鬆了,但在第二拳的時候,就覺得肚子開始炸裂,我的眼神專注力在第二拳的時候,瞬間被吸到肚子上面,腸胃像是有一股濃能量籠罩著,退了兩步,呼吸放鬆,還有一拳,還得硬著頭皮上。三拳打完覺得肚子能量滿滿,但是過了5到10分鐘後突然覺得很肚子的部分很是輕鬆,雖然還是有一點點痛感,但卻影響不大。去年都有請小柴老師跟Adam 打我,但都沒有那麼強烈。感覺大師給的禮物很足。

感謝大師的禮物

最後也謝謝北川夫婦及團隊那麼辛苦的舉辦這場演習會,北山甚至很熱心且慷慨的請我一同共餐,真的是很感激他。
感謝北川夫婦熱情招待

另外只的一提的是,在研習會之外,這次安排了富士山的旅程,記得去年在飛機回程上看到了富士山的全貌,相當幸運。今年就想說,那來看看富士山好了,預訂了一日旅程,竟然如意的看見了富士山,而且還看見了櫻花真的是雙重的幸運。以前研習會會總是匆匆的來,匆匆的走。很少有機會好好的看看日本旅遊一下,現在覺得人生應該要好好的體驗,沒有需要那麼認真,可以對自己好一點,輕鬆一點,欣賞世界,這次的日本旅行收穫都很意外,也相當幸運,謝謝這一路上可以幫忙的朋友。

去年飛機上富士山


淺間神社的富士山與櫻花

好不容易跟富士山照到相

完美一景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小柴老師台北研習會後記(一個非對立的新系統)

 在經過小柴老師的研習會後一個月,我好像開始比較懂一些小柴老師教導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跟我之前所理解到的無力之力的文章(請看這篇),似乎是對上了,在了解之後,我對這個新的理解是用一句話來總結是,建立一個新非對立的系統,有我也有他,無我也無他。簡單的以下面的練習作為說明,一人去推動另一人的身體這個案例中,去理解在結構對上結構時,到底發生甚麼事情。而我們要如何去接近到這種狀態。


在小柴老師的三天課程中,不斷地說,整個步驟為先感知道自己的結構系統(骨架結構),然後感知到對手的結構系統(骨架結構),然後動作。但其實這中間來說,我認為還可以加上一句話,感覺整個結構系統,然後移動。不過這句話,是我對自己的一個動作心法的暗示,藉此來消除二元對立的想法,來做出動作。

以下我用是我自己在操作的心法歷程。

(1)感覺自己是一個結構系統:一開始你可能需要去感受到全身,用你的覺知感受到你的整體,然後整合起來成為一個系統,然後你會發現你只有微微的放鬆,你就成為一個系統,你把感知放在任何一個部位或一點都可以。因為在系統裡,一點即是全部,一部分都是全部,你在移動手的時候不是手,而是整個系統結構整個系統結構,去移動著你這隻手,這時候就是整合了自己,而以上其實就是你的骨頭骨架系統,只是我覺得用結構系統會更好切入。

(2)感受到對手的結構系統當你可以感知道自己是一個結構系統,面對你的對手時,你也能夠感受到對手的結構系統。當對方接觸或不接觸你時,你都是這樣感受著,當對手碰到著你的手時,你感受到的不是他的手,而是他的整個結構系統當你把對方的手當手時,你就脫離掉了對他的全部感知。你的肌肉會對他的肌肉起著抗力的反應。

還記得上一篇一開始講的,我們的認知阻礙了我們的覺知,當我指著一個手臂讓你認識的時候,你的頭腦會自動切到認知的形式,直接阻礙了你的覺知發展,因為對你的頭腦,你知道他是甚麼了,這時你的覺知不見了,沒有了,開始用到你的頭腦舊有迴路,做工的方式,成為一個死力,所以小柴老師在過程中說了,一直在覺知,是ING的狀態,這樣你的力量才是活力。

(3)成為一個非對立的新系統:我覺得這個步驟對我而言更是重要與關鍵,是創造和諧,重新整合一個新系統,你不在對手的對立面,在這個系統裡有我也有他,你們是被包起來的,無我也無他,你感受不到所謂的自己,也感受不到對手,簡單來說,就是ego(我執)不見了,因此在這個新系統裡面,你跟對方是同一陣線,因此說在推動他,其實不是,是你們整個系統的變化,是一起移動的。因此在外人看來,你會推動他,推動的相當輕鬆,而且不知道你的力量從何而來。因為這是系統一起產生的力量,不是你單獨的力量




(4)運作系統,創造變化,整體擴散:當同學做到成為一個新系統時,有時候反而覺得新系統太穩定了,而不知道要做甚麼。這時候我想到橡皮筋地的例子,一拉動橡皮筋的任何一點,就是創造一個變化,就像拉弓一樣,能量在新系統中流動,會導致整體的變化。就如同一個池塘中丟了一粒石頭你會看到整體漣漪效應的變化。所以當你要移動對手時,你就只是在你手上,創造一個鬆緊的能量變化,輕輕地做,就能夠移動到對手全身,因為他是整個人都在新系統裡面,甚至不用手,在你身上創造收放出任何一個變化,都能夠影響到對手,所以看到小柴老師後來用肚子的收縮都可以把對方彈出去。





如果能在練習當中,經歷到這四個心法,基本上就能接近到小柴老師要我們做到的結構對結構,然後進一步用到肌肉甚至是筋膜的練習,但是前提還是你能做到這個最基本的非對立的新系統。以上自己筆記,也分享給其他同學們做為參考。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2024 小柴老師台北研習會感想 覺知與狀態(Perspection and State)

整體來說,這次小柴老師的研習會非常具有衝擊性,讓我對自己的感知力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感受,在研討會之後,仍然可以把小柴老師所帶給我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一些應用,特別是自己在生活上長期遇到的問題,看到可以解決的曙光。

這次的研討會,在第一天額外課,小柴老師破題的論述,希望我們能藉由感知到骨骼系統、肌肉系統與筋膜系統來練習運用身體的方式。首先的論述是打破我們對於我們所認知到的世界的方式。因為過往教育,我們把很多我們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事物,用文字或語言來簡化,雖然可以讓我們很方便處理很多事情,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事情,對真正世界的感知。

舉例來說,手掌是我們知道的一個名詞,代表手裡面的手骨頭、肌肉、筋膜、神經、血管等等組織所構成的,但為了我們方便溝通,我們就以一個名詞代替了感知,藉以方便我們溝通的效率,但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認這個抽象組織(手掌)的機會,因為用了(理性)頭腦之後,他只做分析判斷比較,因此不在接受感知了,也失去真正理解這個抽象組織的機會。這個想法我認為非常正確,但難在我們學習都是用理性腦比較多,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五天的課程,的確會碰到知見障的衝擊。其實也是有讓我自己有些學習的重新思考:

練習態度的改變

因為要去理解,我們會傾向用過去的經驗作為連結,來吸收這上面的知識,因此,第一天在做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過去的想像與經驗配合著感知在做學習,因此其實感覺自己好像學到什麼,又好像沒學到什麼,甚至我打賭,10個人聽到一樣的話,腦中對於這三套系統,一定都不一樣,甚至跟小柴老師講的東西,也不一樣。因為感知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每個人的感知不同,因此沒人說得準自己做的感覺是對或是錯,因此我覺得在這樣的命題下,如果只是想學懂小柴老師的東西,是難上加難

但我後來想想,所有的指頭都是為了要指向月亮,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必須先確定我想得到的是甚麼體驗,才能夠正確地繼續探索小柴老師想要我們看到的月亮,其實也就是他的身體所做出來的感覺。或是說我感覺到什麼,過程中先放下太多以往的知見,多去用感覺去印證,唯有這樣才是學習的目標。而過程當中,更要去體會,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探索過程,發現更多以往的限制,藉由覺知而讓自己能掌控更多的資訊,進而身體更自由,力量用的越少,最後才能感覺有更多的自由,更少的恐懼,過程中,不斷地體會這些想法,才能產生更多火花,進而能夠成長。

這次的研習會過程中,我發現到自己也是不斷調整,怎麼學習和吸收小柴老師給的內容,從一開始的想像,到後來的感覺,做出來的信心等,都一直在做調整,但也不會太快去下判斷說自己做的好或不好,唯有把這些過程當作是探索,保留一些可以去深入的過程,才能真正讓自己有進步的可能。

覺知感受的開發

我認為這次的研習會,有很大部分的重點是在感知,而感知這件事,說起來我們天生都有,但感知的細緻度,每個人卻有不同,而小柴老師似乎沒有教我們練習感知,而是把它當作是一個我們已經會的工具,而這個工具似乎可以隨著練習的時間,有更細緻的發展,他用了很多比喻去讓我們感受到感受的客體,或許是上一次來的時候,講了神經系統那樣的東西,讓他覺得或許我們對感知已經有更細部的了解,而開始直接講感受到甚麼樣的的系統來進行操作。

但我在過程當中,其實感覺自己的感知其實有變得更強,或說更加細緻,當我切入到狀態的時候,我能夠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哪些下意識的支撐,那種支撐是很細微的,當我放掉支撐後,身體會自動回到合適的位置,而感覺自己的能量也得以順暢的流動。其實蠻驚訝可以體會到這點的,因為身體在我下意識地去幫我們做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其實我並沒有去覺察到這些事情是否可以更加輕鬆,用更少力量去達到,而不是在頭腦的指令下,努力地去達成,感受的當下,會有有種原來我現在才比較懂得如何更細緻的去運用身體。

在這觀點上,進而去探索身上的一些疼痛,也可以依照此方法來進行療癒,得以疏通先感受,再放下支撐,放鬆,能量就得以通過,進而療癒。隨著我們的感知的加入,對於身體的探索,像是開了一盞燈一樣,照到何處就能放鬆何處,不過前提真的是身心都要放鬆下來,進入到狀態,也才有可能可以達到那樣的觀察與操作。除了直接去感受外,過程中其實也可以用手掌幫忙協助探索,支撐的地方,藉由手掌其實也可以放鬆掉感覺到的肌肉支撐,進而放鬆該位置的肌肉,這種方式,是我從小柴老師說的肌肉系統去操作出來的。


最後,簡單總結除了上課程內容之外,我對於骨骼、肌肉和筋膜的操作感受為何,骨頭系統對於我的認知是整體骨架的結構,當我切入骨頭系統時,我可以感受到整個骨架,並且是在骨架中去操作,我所做的每個動作都基於每個骨頭的協調進而能夠操作最神奇的是,當我感受到骨架,我在那種感知層次下,我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對手的骨架,對於對手為人,這件事感知是變小的,更多的是中性的感受到,對手既沒有給我壓力,頭腦裏面也沒有不可能可以做到的害怕。肌肉系統也是這樣,會感覺對手的肌肉是鬆軟的,可以操作的。而筋膜則是,我和對手似乎包在一塊布底下,透過我對這塊布的拉扯,可以改變對手的所有動作或是姿勢。這些是我在操作過程中,清楚的感受到的一個感覺,有了這些感覺,也才能比較順暢地做出自己想要做的動作。但這些內容,我想或許也只是過渡,隨著練習的不斷增加,未來應該也會有不太一樣的感受吧。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肌筋膜、意念、神經感知鍛鍊與狀態切入(基礎篇)

最近再把過去一年學到的東西做一個更深入的統合,有一些小心得在這裡分享。不過這裡所指的練習是基本功,熟悉了就可以進到後面的階段。

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學到了神經系統的運用,如何把感知所得到訊息在人的身上進行各種傳遞,來進入到所謂的狀態(State)。但最終都是希望能進入到State的狀態,就可以做到隨心所欲的操控。

但和身邊的人一起練習的經驗來說,大家最難的是要進入到那個狀態,在這之前那些前置作業準備,不太輕易地進去,或是進去了,不穩定,沒過多久就退出來,或是換到另一項練習,會執著在前一個練習的狀態。但我最近的練習,把這些練習重新整合起來,找到一條比較容易切進去的路。以下跟大家介紹:

(1)從鍛鍊肌筋膜開始:練習方法為一人抓食指,另一人用食指的筋膜慢慢延伸,只感覺用筋膜去推另一人,然後用筋膜去把另一人重心拉回來。此練習可以先做推跟拉五十次。熟悉如何運用之後,你大概可以掌握到用意不用力的感覺,也可以熟悉自己如何運用肌筋膜的感覺。如下圖

練習重點:身體與手盡量不要有大的動作,純粹感覺就只有筋膜

(2)暖身,身體各個位置都可以做出來,請對手抓住你的手腕、手臂、肩膀、大腿、小腿,身體各個部位,試著用肌筋膜去移動。

這時候,你從肌筋膜掌握到用意的感覺,如何用這些感覺去移動對手。讓你的身體只有有你的覺察和關注,就可以帶動肌膜,甚至到對手。 這時把全身的感知練起來,就可以慢慢切入那個狀態。

(3)練習推拉的感覺,試著進到那個狀態,再回到第一個練習,試著加上旋轉的方式,移動對手,讓你動作更自由。這邊加上旋轉有兩個原因,第一個,人體的結構本來就是螺旋而來,因此加上螺旋是最自然的,第二個,因為有些練習對手一身體會比較僵硬,特別是在腳的部分,因此在做地一個練習的時候,特別難去移動,因此有兩種方法,解決這個困境,第一是提醒對手放鬆站立,因為這個練習並不是對抗練習,所以放鬆才能看到最真實的效果,如果過於緊繃,練習完後,反而小腿、腰會特別痠痛,因為並沒有讓力量流過去,是我們不想要的練習結果。第二種方法是,利用螺旋的方式,讓對手不容易有單一力量的僵化防備,比較容易移動對手。


(4)改由用雙手手掌輕推,一方試著用手掌去碰另一個人的手掌,而被碰到的人試著用筋膜的感覺去用推拉加上轉動去移動對手。


(5)再回到第二個練習,一樣用旋轉的方式進行,去熟悉用旋轉加上推拉的感覺移動對手。

(6)記住上面的感覺,開始做活步練習,不站死,做Grap&Escape,當對方抓你的時候,試著先做出感覺,在做動作去移動對手。

以上練習熟練以後,慢慢感受自己全身,就會進到狀態,State的感覺,後續其實還會有其他的輔助練習,但本篇就先介紹到這邊,後續再教大家如何切入到多一點感知的狀態。

最後講一點,如果只看文字的人會覺得說,用肌筋膜是甚麼感覺,對於常用肌肉來移動的人是一種沒感覺的感覺,就像你在伸手指頭一樣,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需要特別的感覺。它就是一個很平常的感覺,這種感覺沒有經過和有經驗的人試手去體會,一般而言比較難體會到。所以最好是有機會試手才會更清楚這種感覺。